UCAN China

斯里蘭卡歷戰火洗禮的聖母朝聖地仍巍然屹立

標籤連結: , , , , , ,

2024.04.18

信徒在聖母朝聖地祈禱。(圖片:受訪者提供。)

1974 年,當瑪麗 (P. Lilly Mary) 來到這個距離斯里蘭卡賈夫納約七公里的聖母堂區參加馬杜聖母像金禧遊行時,北部的地區還未陷入血腥的種族內戰。

五十年後,當她 再回到這個聖母朝聖地時,她見證了聖母瑪利亞抱著嬰孩耶穌聖像的百周年遊行。

自從政府軍鎮壓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領導長達 30 年的內戰(1983-2009)以來,這座具標誌性聖像首次來到賈夫納地區。該解放組織一直試圖為泰米爾語人民尋求一個獨立家園。

這次遊行和慶祝活動是為了紀念聖母像在 1924 年 4 月 7 日加冕一百周年。教宗本篤十五世於 1921 年 4 月 7 日頒布了該宗座加冕法令。

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聖母像將於 4 月 4 至 30 日在賈夫納教區(包括北部地區)遊行。這尊聖母像由一輛酷似戰車的機動車輛運載,按計劃探訪基利諾奇、穆萊蒂烏、佩德羅角和北部島嶼的所有鐸區。

瑪麗說,這聖母像來到她的堂區,「對於像我們這些由於年老而無法像以前那樣每年前往朝聖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遊行隊伍的道路上裝飾著聖母的藍白絲帶。 教友也會將椰子放置在盆中,並遵循泰米爾人歡迎聖像來到各自堂區的習俗。

賈夫納斷斷續續地處於政府和叛軍的控制之下。 斯里蘭卡北端的許多教堂被摧毀或廢棄。 由於許多神父和修士在戰爭中被殺害或失踪,教區仍然面臨人手短缺的困境,無法幫助人們重建生活。

然而,在衝突最激烈的時候,這座位於賈夫納教區的 400 年歷史的朝聖地成為交戰的泰米爾人和僧伽羅人之間團結的象徵。 這朝聖地位於衝突地區的中心地帶,多次遭到砲擊,只好作安置難民的難民營。

該朝聖地是在 17 世紀荷蘭人迫害期間建立的。 近 20名逃離迫害的天主教徒在叢林中以聖母像建了一個朝聖地。 後來,來自印度的聖瓦茲 (St. Joseph Vaz) 和其他神父將其進一步擴展。

內戰期間,為了安全起見,教區將聖母像遷移到附近的聖沙勿略堂區。 2008 年 8 月,應賈夫納前主教若瑟 (Rayappu Joseph) 的請求,聖母像被帶回來,朝聖地被宣布為和平區。

朝聖地管理員尼亞納普拉加薩姆(Anthonypillai Gnanapragasam)神父說:「從 17 世紀荷蘭人的迫害到最近的戰爭年代,我們的瑪杜聖母一直是歷史上的希望之光。她為所有人祝福,不論他們的宗教或種族。」

2001 年,隨著內戰在停火協議後暫時停止,聖母像的遊行延伸到阿努拉德普勒南部、加勒和科倫坡教區。

科伊村聖母堂的堂區司鐸蒙特福特(Louis Montfort)神父說,在前往百年慶典遊行之前,「許多印度教徒也加入當地人的行列,前來見證。」

他說,馬杜聖母有許多印度教信徒,他們更喜歡以泰米爾諺語稱她為「普圖邁瑪塔」,意即創新月。

六十四歲的羅斯奎爾 (Amalathaas Rosequil) 是參加遊行的印度教徒之一。 她表示,在克服了健康問題後,她成為了聖母瑪利亞的信徒。

她說,她 26 歲時遭遇了一場事故,醫生擔心她可能會失明。 「我向普圖邁瑪塔祈禱。 最終,我的眼睛痊癒了。」

她指出:「不僅是我自己,普圖邁瑪塔也祝福了我的許多親戚。」

朝聖地一年一度的瞻禮日於 8 月 15 日舉行,這一天,這座位於曾飽受戰爭蹂躪地區、歷史悠久的教堂將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

【完】

原文:  Sri Lankan shrine stands tall despite Dutch persecution and civil war

相關文章:

斯里蘭卡設立特別小組調查侮辱宗教行為

【特稿】在美服務司鐸成為斯里蘭卡教區新牧

斯里蘭卡樞機警告新法案將威脅言論自由

© UCA News 2024 | 有關我們 | 私隱及網頁紀綠 |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