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N China

澳門教區對外開放其歷史檔案及文物

標籤連結: , , , ,

2022.10.12

教區歷史檔案及文物處辦公室主任葉家祺在檔案館打磨一件歷史文物。 (圖片:Jornal-O-Clarim)

澳門教會檔案處一位負責人說,教區首次正式向公眾開放其近百萬份文件檔案,以及很多具有歷史文化和遺產價值的文物。

澳門教區成立於 1576 年,是遠東地區第一個天主教會轄區,自葡萄牙殖民時期(1557-1999 年)開始,四百多年來一直保存著這些文件和文物。

位於主教府的「教區歷史檔案及文物處」為主教公署轄下之行政單位,主責進行歴史檔案及歷史文物之相關管理工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2010 年將聖若瑟修院的一些古籍和主教公署的檔案納入其亞太地區世界記憶項目中。

澳門教區的葡文周報《號角報》10 月 7 日報道,檔案處辦公室主任葉家祺表示,教會認為與人們分享歷史和文化遺產很重要。

葉家祺說:「教會不是博物館,她是旅途中的教會,要不斷地活出信仰。所以這些文物的見證,需要每天重新呈現出來,不斷更新它們的意義,才能讓我們繼續透過這些有形的遺產在新時代中延續這份恩寵。」

他指出,這些檔案包括「超過一百萬頁的檔案和文件」,展示了澳門豐富的文化和宗教歷史。

這些文件必須至少有 10 年的歷史,才能被歸類為「歷史檔案」。然而,與罕見和關鍵的歷史事件有關的文件是允許例外的。

葉家祺說,他們根據《國際檔案著錄標準(通用)》原則,並配合教區發展需要,將文件歸納到教區的檔案處。

他表示:「我們的辦公室主要分為『歷史檔案室』及『文物室』」。歷史檔案室設於主教公署地面層。文物室則設於崗頂聖若瑟修院內。

聖若瑟修院與聖保祿學院成立於 1728 年,是在中國、日本和其他地區開展傳教工作的主要基地。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1 年出版的《世界巴洛克建築地圖集》所述,聖保祿教堂及學院的遺址是中國唯一的巴洛克建築典範。

澳門教區檔案處的檔案分為現行檔案、歷史檔案和機密檔案三類。

機密檔案是按教會法的規定建立的,只有主教才能查閱,以及決定其分類和使用的安排。

檔案處的團隊負責檔案和文物的編目和管理工作,開展文化檔案和文物的研究和推廣,以及文物的保存和修復工作。

葉家祺說,特別是聖像等文物因在出遊時的移動或信友觸摸,令聖像結構碰撞受損、接觸位置脫色等不是因為處理,而是由於過程中的意外。

他表示,修復因高溫和高濕度而損壞的文物通常需要專業處理。「這些情況就需要請專業人士修復相關損毀物品。而聖屍聖像的枕頭、祭衣、祭披等,便需要找專門製作祭衣的裁縫。」

該團隊最近完成的修復是耶穌的聖像。

葉家祺補充:「修復團隊花了約三個月的時間來修復耶穌的聖像。」

目前,檔案處的檔案員正著手修復存放在主教府的一批澳門教區前任主教的油畫。

澳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地區內傳教活動的中心。

聖若瑟教堂收藏的澳門最珍貴宗教遺物之一是聖方濟各沙勿略手臂上的一塊骨頭。該臂骨原屬天主之母堂 (聖保祿遺址) 的收藏。

聖若瑟修院的學術課程相當於大學的課程,葡萄牙女王多納瑪利亞 (Dona Maria) 於 1800 年授予它「傳道修會之家」的皇家稱號。

從 16 世紀開始,澳門教區在亞洲覆蓋了從日本到東南亞的廣闊地區。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有超過 100 個教區從澳門教區分離出來。

澳門於 1999 年由葡萄牙殖民地回歸中國領土。在 67 萬人口中,教區的 9 個教區有約 3 萬名天主教徒。

【完】

原文:  Diocese of Macau opens its historic archives

相關文章:

澳門明愛為有需要居民提供食物援助

聖若翰節郵票紀念澳門戰役400周年

澳門教區延長真福阿庫蒂斯聖體奇蹟展覽

 

© UCA News 2024 | 有關我們 | 私隱及網頁紀綠 |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