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天主教徒迎來了第一位來自少數民族龍格斯團體的司鐸。這位神父的晉鐸被譽為是當地教會的一個里程碑。
東馬婆羅洲北部沙巴的哥打京那巴魯總教區 11 月 13 日在臉書上發布通知稱,黃士交總主教為貝利(Bradley Stephen Belly)執事舉行了晉鐸禮。
祝聖禮在新鐸的家鄉古達聖伯多祿教堂舉行,約有 2,000 名天主教徒出席,其中包括來自鄰近砂拉越州的天主教徒。
黃總主教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並稱讚貝利神父「回應天主的召叫,在天主莊園服務」的勇氣。
他促請教友們「繼續為這位年輕的神父祈禱,讓他能夠懷著愛心服務。」
除信友外,約有 46 位分別來自哥打京那巴魯和古晉總教區,以及根地咬和山打根教區的神父參與了祝聖禮。
隨著他的晉鐸,貝利神父成為第一位來自沙巴沿海城鎮古達的龍格斯團體的司鐸。
龍格斯人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群體,主要分布在沙巴州。 他們大部分生活在沙巴州北部,特別是在古達半島,哥打馬魯都,皮塔斯和貝魯蘭。
據傳媒報道,馬來西亞估計有 25,000 名龍格斯人。
龍格斯人的生活以種植稻米和其他農作物為主,如香蕉、玉米、木薯、蔬菜、瓜類、鳳梨、芋頭和甘薯。
他們的家庭也飼養雞、豬和水牛。 許多龍格斯人也依賴使用陷阱和漁網捕魚。
傳統上,龍格斯人住在竹木製成的長屋中,有明顯的向外傾斜的牆壁。 每個家庭在一個共同的住處都有獨立1的住所。
萬物有靈論是龍格斯人的傳統宗教。 據世界基督教協進會稱,他們在 1950 年代開始信奉基督教。 今天,大多數的龍格斯人都是基督徒。
在穆斯林佔多數的馬來西亞估計有 3,400 萬人口,基督徒約佔一成。 在國內的三個總教區和七個教區中,約有 117 萬天主教徒。
該國大多數基督徒居住在婆羅洲上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
【完】
原文: Malaysian Church welcomes first ethnic Rungus prie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