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利諾會士塔霍內拉 (Joyalito Tajonera) 神父常常以「殉道者」來形容每年從菲律賓出國的近 200 萬工人。他們把錢寄回家,以維持家中陷入困境的經濟。
這位在台灣為菲律賓工人服務了 20 多年的傳教士說:「我稱他們為殉道者。他們供養自己的孩子、父母和兄弟姐妹。他們犧牲一切,只為讓他們所愛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今年初,有超過 15 萬菲律賓人在台灣工作,他們生產相機鏡頭和電腦晶片,照顧台灣老人。
塔霍內拉神父向《瑪利諾雜誌》說:「移民導致家庭破裂。」 「孩子們只能通過視訊通話了解他們的父母。父母嘗試遠距離撫養孩子。你的孩子認識你的聲音和面孔,但沒有身體接觸。你不能送他們去學校,也不能帶他們去公園。」
他說,但是,「這就是窮人的生活。他們必須作出犧牲。」
現年 63 歲的塔霍內拉神父知道作為移民是什麼的感受。 他出生於菲律賓,1982 年移民到美國,在紐約尋找工作。
他回憶道:「當時我對美國的印像是,那將是一片充滿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每個人都開著橋車,住著大房子。」「但我對居住在曼哈頓人行道上無家可歸者的數量感到震驚。」
作為回應,他加入了幫助窮人的教會團體。 他開始造訪瑪利之家,這是一個天主教工人團體,為那些可能流落街頭的婦女提供了一個家。
這些經歷喚醒了年輕的塔霍內拉兒時希望成為傳教士的夢想。
他首先在瑪利諾修院學習神學,當時他已成為美國公民。他很快就加入了修院的培育計劃。 瑪利諾派了他去台灣學習一年的語言,並打算讓他去中國。 但正如他對美國無家可歸者的數量感到震驚一樣,在台灣,他對移民工人的數量也感到驚訝。
在 2002 年晉鐸後,他返回台灣,負責為菲律賓移民勞工的牧民服務。 他在台中建立了一個庇護所,並將其命名為 Ugnayan,菲律賓語意為「聯繫」。 而《天主教工人報》則提供了一個藍圖。
他說:「我像管理天主教工人之家一樣管理這個事工,一個移民可以閒逛、放鬆、吃飯和玩遊戲的地方。有家的感覺的房子。我們已經這樣做了 22 年。」「除了吃飯和清潔時間 ,我們沒有太多的規定。我們一天 24 小時開放。人們知道,只要他們走進來,就會受到歡迎。」
新的工人到達台灣後,生活往往很困難。創立團體的塔霍內拉神父被親切地稱為「歡樂神父」,那裡提供舒適和安全。
年輕志願工作者奧姆內斯 (Guilervan Omnes) 表示,神父對有需要的移民的回應非常實際。
他說:「很多時候,午夜會有移民來尋求庇護,神父從不問他們來自哪裡或信什麼教。」 「他只會問,『你吃飯了嗎?』。」
塔霍內拉神父工作的核心,是他相信每個移民都是最適合解決自己問題的人。 這往往與「經紀人」的工作發生衝突。 「經紀人」是指台灣的中介機構,工人們必須付錢,才能讓他們充當自己的代理人。 然而,但實際上,經紀人真正效忠的是僱主。
他說:「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民不會說或讀中文,所以他們認為你什麼都不懂。如果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就沒有權利。」
在神父和其他人的壓力下,一些事情開始有所改善。
塔約內拉神父表示:「現在移民可以打免費電話向政府勞工部提出投訴。但這種心理並沒有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進行廣泛的教育,重點關注賦權。」
卡林(Melody Caling)在一家工廠工作。 她在搬運沉重的電子廢料箱引致背部受傷時,她的僱主拒絕了她的賠償要求,聲稱她患有已存在的疾病。 她的經紀人敦促她簽署一份她不理解的中文文件,放棄她獲得賠償的權利。 當她發現自己簽了什麼時,她向塔約內拉神父尋求幫助。
她說:「在他們解僱我之後,我真的開始認為自己很愚蠢。但後來神父和教會幫助我意識到我是一個人,我有權利。」
另一位年輕的菲律賓志工安帕羅 (Jeros Amparo) 與卡林一起處理她的案件。 他說他還記得她第一次來庇護所時, 「她覺得很丟臉,沒有尊嚴。」「我們和她一起走過這段旅程。卡林可能最後什麼也得不到。但至少她會重獲自己的尊嚴。」
住在庇護所意味著他們可以周睡得好,吃得好。 移民通常表現得情緒低落、營養不良,但幾周後,他們就能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安帕羅解釋道:「塔約內拉神父堅持認為,吃得好、穿得好是面對僱主虐待的必要準備。這樣他們就會看到一張新面孔。」 「當卡林在上訴過程中第一次出現在她的僱主面前時,他驚呆了。就好像卡林從墳墓裡復活了。」
神父除了鼓勵工人為自己個人發聲外,還鼓勵工人們團結起來,迫使大公司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在瑪利諾平信徒義工尼斯 (Charles Niece)的幫助下,瑪利諾制定了供應鏈盡職調查計劃。該計劃已推動二十多家公司改善其僱傭實踐 ,從擴大宿舍面積到承擔招募和運輸工人的成本等。
塔霍內拉神父說:「我們也鼓勵僱主和工人之間的對話。」 「去年,有 30 名工人來找我們,抱怨他們的宿舍既昂貴又不健康。我們調查了這個案例,發現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紐約。所以尼斯和我寫信給他們,要求他們、他們的工人和政府的勞動部進行對話。他們派人來了,我們都聚集在教堂裡談判。結果,他們改變了政策。」
他主持的主日彌撒擠滿了人,這並不奇怪,當中還包括來自在台中的潭子團體,信徒們聚集在一個由前電影院改建的地方。
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表示:「移民們的彌撒是如此生動、如此豐富多彩。當地教會因他們的信仰而變得更加豐富。」 他指出,預計移民人數只會增加,部分原因是台灣的低出生率。 他說:「我們將需要越來越多的移民來照顧我們的老人。」
瑪利諾亞洲區會長田久內神父說:「在瑪利諾會士工作的每一個地方,教會都在被移民改變著,我們在日本和台灣等地是開展事工的先驅。」他補充說:「今天的亞洲教會是一個移民的教會。」
【完】
原文: Maryknoll priest ministers to Filipinos working abroa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