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服務的一位傳教士稱,教宗方濟各訪問蒙古是對 30 年前為當地天主教會重生而努力的傳教士們所作貢獻的認可和表揚。
這個將於 8 月 31 至 9 月 4 日進行的訪問也標誌著首次有教宗來訪這個中亞國家。 三十一年前,聖母無玷聖心會的三名成員於 1992 年抵達蒙古,幫助恢復在該國的傳教工作。
他們的任務在 1992 年 4 月 4 日蒙古恢復民主,並與梵蒂岡恢復外交關係後展開。
三名聖母聖心會士:黃旭東(Wenceslao Padilla)、戈森斯 (Robert Goessens) 和賽爾斯 (Gilbert Sales) 神父在該國共產政權倒台兩年後來到這裡。共產黨從 1924 年開始統治蒙古,並禁止所有宗教活動。
塞爾斯神父在接受梵蒂岡《信仰社》訪問時回顧了他們的傳教經歷,並向成為烏蘭巴托首位主教的黃旭東主教致敬。
黃旭東是菲律賓人,一直在蒙古服務直至 2018 年去世。他因幫助教會成長而受到讚揚。 如今,教會在當地的 8 個堂區約有 1,500 名天主教徒,由 77 名傳教士服務。
《信仰社》 7 月 15 日引述塞爾斯神父說,黃旭東主教奉獻了一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獻給蒙古的傳教使命,始終把自己託付給天主,並盡最大努力在蒙古開展新的牧民和社會工作。。
數年後,戈森斯和賽爾斯神父離開了蒙古,黃旭東神父則繼續其在該國的傳教工作。 戈森斯神父回到日本服務,與黃旭東同是菲籍的塞萊斯神父成為菲律賓碧瑤市聖類斯大學的校長。
當黃旭東神父與這兩位會士於 1992 年來到蒙古時,除了在首都烏蘭巴托外國大使館工作的幾名工作人員外,蒙古本土並沒有天主教徒。
傳教士們開始在私人住宅中舉行祈禱會,並在傳教士家中舉行主日彌撒。隨著參加人數的增加,他們租用了一個房間來做彌撒。用磚砌成的教堂是多年以後才建造的。
到 1996 年,蒙古已有 150 名天主教徒參加該國首座天主教堂的落成典禮。
儘管面對著許多挑戰,包括貧窮和惡劣的大陸天氣,傳教士們致力鞏固教會在該國的臨在,並在蒙古的游牧團體中傳播福音。
塞爾斯說,他們要確保這個「小團體」信仰堅定,親近窮人,致力於教育,並與其他文化和宗教進行對話。
從一開始,天主教團體就對當地文化保持尊重的態度,與其他宗教發展良好的關係,同時為許多弱勢、貧窮和邊緣化的群體提供服務和社會支援。
黃旭東神父邀請亞洲、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外國修會團體到人口超過 300 萬的蒙古服務。
這些修會團體開辦了職業訓練學校、孤兒院、養老院、診所、家庭暴力庇護所和幼兒園。
這些服務主要集中在缺乏基本服務的郊區,這些中心為窮人家庭和兒童提供重要的支援。
塞爾斯神父說,隨著不同傳教團體的出現,他們嘗試「給當地教會一個多元化的面貌,並賦予其豐富的各種神恩」。
2002 年,黃旭東神父被任命為烏蘭巴托首位全國宗座代牧。 2003 年 8 月 3 日,他被任命為主教。
他重視不同信仰間的對話,這使他成為一位受歡迎的宗教領袖。
在晉牧禮上,他說:「首要任務是不加歧視地與所有人保持良好關係,並向佛教徒、其他基督徒、穆斯林和蒙古所有人見證基督的愛。」
賽爾斯神父說,黃旭東主教贏得了蒙古人民的心,在俄羅斯東正教、佛教徒、薩滿教和非基督教教派成員中也非常受歡迎。
這位主教亦強調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普及教育。
他表示:「我們有支持中小學生,讓他們能夠出國並在外國大學完成學業,但我希望我們的年青人能夠在自己的國家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也鼓勵年輕的蒙古天主教徒加入司鐸培育。
2016 年 8 月 28 日,黃旭東主教在這方面的努力取得了首個成果。他祝聖了 29 歲的巴塔爾 (Joseph Enkh Baatar) 神父,成為烏蘭巴托聖伯多祿聖保祿主教座堂第一位本土司鐸。
這位新鐸在祝聖禮後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蒙古神父,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更好地將基督和教會的教義在我們國家中實踐。」
他指出:「只有這樣,蒙古人才會明白,天主教不僅是一個外來宗教,且是一種接近他們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宗教。」
據《信仰報》報道,黃旭東主教多年來推動建立各種由教會管理的牧民、社區、教育、慈善和人道組織,包括兩所流浪兒童之家、一所老人之家、兩所蒙台梭利幼兒園、兩所小學、一所殘疾兒童中心和一所技術訓練學校。
他又建立了三個備有自習室和電腦的圖書館、一個配備現代化設施的大學生宿舍以及各種青少年活動中心。
這位主教亦帶領建立了兩個農村農場以支持農村社區、一個衛生站和一間診所。
在任期間,他成立了教會的社會服務機構蒙古明愛,並開展供水計劃,為有需要的人建造房屋,可持續農業,糧食安全,社會賦權和打擊人口販運。
早期的傳教士們還找到了將蒙古文化和傳統融入教會生活的方法。例如黃旭東主教把二月蒙古農曆新年的「白月節」融入其中,在新年伊始會舉行特別的聖體聖事,將所有人的生活託付給天主,並為國家祈禱。
在 2017 年,新年慶祝活動恰逢聖灰瞻禮和四旬期的開始,是悔罪的日子。據《信仰報》報道,因此,主教推遲到四旬期的第一個主日再施放聖灰,並給予「禁食和四旬期齋戒特殊豁免」,因為蒙古家庭傳統上在節日期間會吃大量的肉類。
黃旭東主教每次講述蒙古教會的歷史時,都會提到「重生」。
他對《信仰社》說:「當我們三人在 1992 年來到這裡時,我們從未想過要從頭開始「建立教會」,但我們相信要把基督的宣講帶回這片土地,深信主一直與蒙古人民很親近, 他們懷著信心和希望再次迎接福音。」
2018 年,蒙古天主教會迎來重生 25 周年紀念。
在周年慶典上,黃旭東主教對傳教士們的服務表示感謝,並說教會現已在該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他說:「蒙古的教會是穩定的,臨在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堂區,並在社會中提供社會教育服務。」
他指出:「來自不同修會和國家的傳教士的到來、以及許多蒙古人的合作和信仰,幫助教會在蒙古建立了堅實的臨在。」
不到一年後,黃旭東主教於 2018 年 9 月 25 日在烏蘭巴托因心臟病去世,享年 68 歲。他隨後被葬在該市。
去年,在教宗方濟各把接任黃旭東主教的意大利籍傳教士馬倫戈 (Giorgio Marengo) 主教擢升為樞機後,這個小小的蒙古教會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蒙古的傳教士對這一任命表示歡迎,並對教宗方濟各為推動當地教會所作的努力感到欣慶。
教宗方濟各於 6 月 3 日宣布將訪問蒙古這個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的國家。
【完】
原文: Papal visit marks rebirth of Mongolian Church 30 years 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