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N China

菲律賓人以塑膠換白米幫助解決污染問題

標籤連結: , , , , ,

2023.05.03

工人們在這張未註明日期的照片中清理菲律賓三寶顏省的海灘。(圖片:三寶顏市城市環境與自然資源辦公室)

菲律賓南部一個省分的居民從街道和水中收集了數千公斤塑膠,並從當地政府那裡換取白米,作為解決當地環境污染運動的一部分。

三寶顏市城市環境與自然資源辦公室的一位官員表示,該試點活動於整個 4 月在棉蘭老島地區的三寶顏省開展,並將在其他難以遏制塑膠污染的省分推廣。

該機構負責人阿蘭扎 (Marigold Aranza) 於 5 月 1 日向天亞社說,過去應對塑料污染的各種運動都失敗了,但最近的一次卻取得了成功。

她表示,居民每收集到兩公斤塑膠,就能得到一公斤白米。

她指出,在「塑膠換白米」活動期間,三寶顏居民透過搜集塑膠袋和容器共換取了 2,084 公斤白米。

她說,他們要求居民將塑膠堆積起來,而不是把它們燒掉或扔進海裡。

三寶顏市市長達利佩 (John Dalipe) 表示,他們發現該地區的塑膠污染正在上升,因此實施了這項計劃。

他在 5 月 1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從沿海的四五個村 (當地社區) 開始。我們注意到海上漂浮塑膠容器的增加,所以我們想到了一個如何減少它們的計劃。 」而一個完美的計劃是鼓勵回收。

他說,當地人贈送了總共 4,144 公斤的塑膠袋,當中還未包括塑膠容器。

他指出:「他們給了更多的塑膠容器,這意味著該項目成功了。 他們中的一些人只是想清理他們的垃圾。 」

城市環境與自然資源辦公室三寶顏分會主席克魯茲 (Wilmer Cruz) 向天亞社說,當地村民最初對項目的可持續性有所懷疑,因為他們不認識組織者。

他說:「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騙局……這個想法聽起來很奇怪——用塑膠換白米。 這就像用垃圾換食物。 誰會這麼做呢?」

他續說:「但當當地政府通過市長辦公室正式向民眾介紹我們時,我們慢慢獲得了當地人的支持。」

參與該計劃的家庭稱,政府鼓勵他們收集更多塑膠製品,這樣他們就可以將更多公斤的米帶回家。

三十六 歲的漁民恩維爾 (Rodel Enverga) 向天亞社說:「我們不僅對我們扔的東西,而且對垃圾箱裡的東西也越來越在意。我們慢慢意識到垃圾裡也有一些好東西,所以我們去附近的其他村莊尋找塑膠,這樣我們也可以用它們來交換白米。」

一些居民會去雜貨店和加油站收集塑膠。

四十一歲的塞萬提斯 (Nelly Cervantes) 是二子之母,她向天亞社說:「我知道這裡有一家雜貨店會扔很多塑膠製品……甚至加油站也是如此。 所以,我每隔一天就去那裡收集他們的垃圾,然後帶回家換米。 我們不僅肚子吃飽了,而且還有助於保護環境。」

她表示,知道這個項目的店舖主人後來把塑膠分類了,因為他們知道這意味著為該省海沿海的貧窮人口提供食物。

她說:「他們 [店舖主人] 指示他們的主管為我們分隔塑膠。 以前,他們都把它們混在一起。 但現在,他們已經學會了分類,因為每一公斤對我們來說都等如是食物。」

世界銀行在 2021 年的報告稱,菲律賓是世界第三大塑膠廢物排放國,每年產生約 75 萬噸海洋塑膠。

報告稱,菲律賓被稱為「小袋經濟」,因不負責任的垃圾搬運工和露天垃圾場而臭名昭著,這些垃圾場導致塑膠流入海洋。

【完】

原文:  Filipinos trade plastics for rice to tackle pollution

相關文章:

菲律賓新任總主教願促進動盪地區的和平

菲律賓百年曆史教堂成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菲律賓明愛為求職者提供更多幫助

© UCA News 2023 | 有關我們 | 私隱及網頁紀綠 |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