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N China

疫情導致的孤立和經濟困難是馬來西亞青年自殺主因

標籤連結: , , , , ,

2023.04.24

一個自殺預防組織表示,2019 至 2021 年,馬來西亞超過一半的自殺者是因孤立和經濟困難而承受壓力的青少年。 (圖片:法新社)

據馬來西亞一個預防自殺組織報道,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拮据、孤立和抑鬱是該國青少年自殺個案背後的主要因素。

當地的《太陽報》 4 月 19 日援引警方數據指出,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間,馬來西亞人共有 1,708 名自殺, 當中年齡 15  至 18 歲的佔 872 人 (51%)。

非牟利自殺預防組織 Befrienders KL 表示,孤立和經濟問題是青少年自殺的導因。

該組織的執行主任林肯尼 (Kenny Lim) 說:「有自殺傾向並向我們尋求輔導的人中,大多數是因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拮据和抑鬱。」

他表示,他們的自殺預防熱線的來電者大多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年輕人。

他說:「每個因自殺而喪生的人是因為在情感、社會和經濟上都受到影響。大部份來電者都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例如抑鬱、焦慮、人際關係以及家庭問題。」

他指出,自殺者往往反映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並建議社會需要關注他們。

他說:「識別警告信號對於預防自殺至關重要。 高達八成的企圖自殺或死於自殺的人會表現出警告信號,例如談論死亡。」

他續說:「其他跡象包括絕望感、退縮、失去興趣、曠工、做最後準備、行為改變以及睡眠和飲食模式的極端變化。 重要的是要認真對待這些跡象並立即尋求幫助。」

他表示,必須把重點放在增加國內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數量上,特別是在公共部門,以確保有足夠人力應對。

由醫科學生主導的「馬來西亞國際醫生」組織去年 2 月的報告稱,該國只有 479 名註冊精神科醫生,遠遠低於每 1 萬人中有一名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的水平。

該團體指出,馬來西亞總人口估計為 3,270 萬,理想情況下需要大約 3,270 名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來才能有效滿足高需求。

林肯尼還強調,家庭需要就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更開放的對話。

他說:「父母應該讓孩子參與對話,讓他們自由地談論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不是因為會感到不自在而迴避這些話題。」

他表示,對那些與心理健康作鬥爭的人的同情是必要的,社會「必須避免給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

他說:「精神障礙不是個人的弱點,而是一種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支持來控制的健康狀況。」

根據國家贊助的 2019 年全國健康和發病率調查,馬來西亞有 42.4 萬名兒童有精神健康問題。

該報告強調,42.9% 的兒童或青少年面對與同齡人相處的問題,15.9% 面對品行或行為問題,8.3% 面對情緒問題,2.3% 面對多動症。

據《馬來郵報》報道,馬來西亞精神病學協會 2016 年,表示,該國從 2011 到 2015 年的抑鬱症患者人數增加了約 50 人,預計未來幾年會有更多人因工作和家庭壓力而承受更大的壓力。

【完】

原文:  Pandemic hardships sparked Malaysian teenage suicides

相關文章:

馬來西亞人向天主教環保先驅致敬

馬來西亞駐梵蒂岡大使盼促進宗教對話

檳城教堂朝聖地成為馬來西亞首座聖殿

© UCA News 2024 | 有關我們 | 私隱及網頁紀綠 | 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