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條已知的淡水海豚上周在老撾南部的湄公河流域死亡,這引起了環保人士對這條東南亞最大河流生態日益危險的擔憂。
這條極度瀕危的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因為棲息在當地兩條河流中而被稱為伊洛瓦底江和湄公河海豚。據報牠在被漁網捕穫後死亡。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條海豚的滅亡「極有可能代表這種淡水海豚在老撾全國范圍內已絶種」。
這條 25 歲的雄性海豚體長 2.6 米,體重 110 公斤。當地人曾看到牠在網中掙扎,幾天後牠的屍體被沖上了岸邊。
老撾河邊村莊的一位居民說:「這條剛剛死去的海豚是這個地區最後一條淡水海豚。」
他說:「老撾將不會再有海豚了,因為牠們已經沒有食物,牠們生態系統也遭到破壞。」
去年在老撾南部水域仍有三條已知的淡水海豚,但其中兩條已經死去。
村民們將牠們的死亡歸咎於捕魚行為。 一名村民說:「當牠們沒有食物時,牠們會徘徊在人們捕魚,甚至使用炸藥捕魚的其他地區。」
據環保人士稱,這些動物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和柬埔寨的湄公河下游棲息,牠們的數量保持相對穩定,在 2020 年的統計中約有 89 條。
然而,柬埔寨漁業保護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即使在柬埔寨水域,牠們仍然面臨「來自人類活動、湄公河水流變化和氣候變化的嚴重壓力,導致總數量逐漸減少」。
世界自然基金會亞太區主任蘭·梅爾卡多 (Lan Mercado) 強調,老撾海豚的死亡「凸顯了這些和其他品種生物的脆弱」。
環保人士說,近年來由於中國和老撾建造的一系列水電站大壩,從中國一直延伸到越南南部的湄公河河流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的壓力。
此外,使用刺網和炸藥等捕魚方式對包括海豚和巨型湄公河鯰魚在內的極度瀕危水生物種構成了額外的威脅。
梅爾卡多說:「如果我們要保護該地區的瀕危生物,記錄從這場(老撾海豚)悲劇中吸取的教訓至為重要。」
【完】
原文: Death of last dolphin in Laos highlights Mekong’s parlous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