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亞社.香港訊】瑪利諾女修會十月廿七日在香港慶祝修會創立一百周年,並紀念修會在這首個海外傳教點的服務。
紀念彌撒在毗鄰瑪利諾修會學校的聖德肋撒堂舉行,由十三位神父共祭,約千名教友和畢業生參禮。
原籍薩爾瓦多的包寶珠(Norma Pocasangre)修女在彌撒中宣發終身聖願,原籍廣西的周安義修女慶祝入會金禧。
包修女下月開始在瑪利諾修會學校擔任牧靈工作。她對天亞社說,雖然現時已經沒有修女直接參與教學,但她在學校的服務有助繼續傳揚修會的精神。
她表示,儘管香港是一個大都市,但很多年輕人的心靈都很匱乏。她的工作不是教導學生如何祈禱,而是與學生為伴,幫助她們學會關心別人的需要。
修會的協調委員會成員安瑪利(Anne Marie Emdin)修女引用中國諺語,以英語對天亞社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很多畢業生把她們的女兒送到母校接受教育,是讓她們所珍惜的精神得以承傳下去的另一方法。
彌撒後,修女和嘉賓參加「瑪利諾修院學校文物中心」的揭幕禮。文物中心位於這所著名的校園內。小學部校舍於一九三七年仿照修會位於美國紐約的母院建成,二零零八年獲香港特區政府訂為法定古蹟。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致辭,讚揚修會和校方在履行其教育功能的同時,亦幫助提升公眾對文化保育的意識。
瑪利諾修會於一九一二年在美國創立。香港是修會首個海外傳教點,首批六位修女於二一年到港。其後,廣東省梅縣教區福爾德(Francis Xavier Ford,又譯福德)主教有見男性傳教士在當時保守的文化中難以向女性傳教,故請求修會會祖瑪利.若瑟(Mary Joseph)修女幫助,派遣第二批修女抵達陽江服務。
安瑪利修女表示,來華傳教的修女以各自不同的才能回應社會不斷變遷的需求。目前除了在堂區和學校的牧靈工作,她們亦有在香港和澳門服務海外傭工和聽障人士。
【完】天亞社英文新聞: